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:深圳、南京、杭州居前三

2023-03-04 11:44:34来源:第一财经

城市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,我国创新型城市启动建设十多年来,区域格局有哪些特点?

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出版的《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:深圳、南京、杭州、广州、武汉、西安、苏州、长沙、合肥和青岛。其中,深圳连续四次排名第一,不过,南京、武汉、西安凭借科教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缩小了与深圳的差距。

今年是第四次公布该系列报告,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城市、城区之间的可比性问题,编写组仅对97个地级和副省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的报告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,增加了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、高层次科技人才数等指标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南京、武汉位次上升

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、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、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城市。作为区域创新高地,创新型城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。

截至2022年底,科技部共支持103个城市(区)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,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这103个创新型城市占全国51%的人口,汇聚全国85%的R&D经费投入和72%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,培育全国85%的高新技术企业,产出全国81%的高新技术企业营收,覆盖全国67%的GDP。

第一财经对比去年的报告发现,今年前十城市没有发生显著变化,仅个别城市排名微调。其中,深圳依然保持第1,南京从去年的第4名上升为今年的第2,超过了杭州、广州,此外中部的武汉从去年第6名回到了前年第5名的位次。

结合城市具体措施来看,提升2个位次的南京,2022年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,积极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,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取得4项重大创新成果。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62家,创新型产业体系、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。

报告显示,武汉的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到6.34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3倍;武汉科技创新活跃,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.51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.5倍,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。

此外,武汉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强,高企营收与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比98.8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1倍。报告还强调,武汉在高水平科学与工程研究基地建设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方面优势突出。

报告提到,在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(区)中,有15个创新资源较为匮乏的城市不在百强榜之列,这些城市多处在欠发达地区。“越是欠发达地区,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”,报告编写组认为,这些城市需要通过“东西联动”“南北互动”等举措增加科技创新力量。

“这些创新资源较匮乏的城市应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,通过搭建应用场景建设等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。”报告编委会委员张志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统筹创新布局

根据国家统计局、科技部等发布的《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》,2021年,我国东、中、西部地区R&D经费分别为18928.1亿元、5346.4亿元和3681.8亿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14.6%、14.7%和14.6%;东部地区对全国R&D经费增长的贡献为67.7%,领先优势依然明显。

根据报告发布的另一个评价榜——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,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南京、杭州、广州、武汉、西安、苏州和长沙;此外苏鲁浙粤上榜城市较多,分别占12席、12席、10席和8席,江苏和浙江省内城市创新发展较均衡,上榜率超过90%。

报告显示,百强榜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超过68万亿元(占全国的67%);百强榜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之和超过2万亿元(占全国的86%)。

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,要统筹创新布局。“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,东中西部不一样,城乡不一样,但是他们对科技的需求,参与科技的愿望一样迫切。我们在布局中都要充分考虑。”

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新增了“区域科技创新”一章,提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可以依托区域创新平台,构建利益分享机制,促进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,推动科学仪器设备、科技基础设施、科学工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开放共享,提高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。这为重大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一体化进程奠定了基础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